LQB系列沥青保温泵用途:
用于输送重油、沥青、胶类、树脂、洗涤剂等。
LQB系列沥青保温泵结构形式:
LQB系列沥青保温泵的泵体设有空心夹层,并设有进出口法兰,可用于导热油、蒸气、热水等媒体对输送的液体和泵进行加热保温及冷却。


【一】、国内高粘度油泵测试技术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粘度油泵机械采油设备开始应用于人工举升领域,在抽汲高赫度、高含气和高含砂原油中具有其他举升设备不能替代的优越性。高粘度油泵工况测试技术是高粘度油泵采油管理技术的基础,也是对油并进行诊断的必要条件。我国从1984年就已经引进高粘度油泵并应用于油田生产,应用井数由最初的9口井发展到2009年底的4000余口井。相比高粘度油泵制造工艺和配套设备技术上的快速发展,沥青泵工况测试技术相对滞后,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才开始发展高粘度油泵井专项测试技术,而当时油井生产管理仍然以依靠产量、动液面和电流等为参照的经验分析为主,缺乏系统性的设计、监测、工况诊断及优化办法。
国内外抽油机井示功图法工况测试技术已十分成熟,在高粘度油泵井分析中却难以找到类似方法可以直观描述井下工况的测试技术。由于高粘度油泵的特殊性,加之故障形式复杂,如果仅凭单一的测试方法诊断工况,符合率较低,所以实际诊断中必须采用综合测试技术,才能为管理者正确评价油井工况提供可靠依据。高粘度油泵综合测试技术从所属技术领域上划分,主要为经验测试技术、电参数测试技术、光杆载荷测试技术及机械振动测试技术。
国内高粘度油泵测试技术的研究历经了十余年。自天津市工业泵厂1984年引进美国Allweiler公司高粘度油泵技术以来,曾先后尝试了负载电流法、套管鳖压法、扭矩/轴向力法、振动法测试等多种方式,但现场操作仍以人工测试方式为主。2002年大庆采油工艺研究所率先提出高粘度油泵井综合测试方法,并研发出一套完整的系统测试诊断平台。该平台包括无线测试仪硬件平台、测试诊断及优化设计软件平台,其中软件平台主要由基础数据库、系统诊断模块、系统优化设计模块构成。用户只需输入生产数据和光杆扭矩、轴向力载荷和电参数等数据,就可以得到该井的产能状况、工况及故障类型、杆柱校核结果及建议措施等信息,还可以进行举升系统设计和工作参数的优化等工作。该软件为高粘度油泵井的系统优化设计、工况分析、故障诊断及措施调整提供了依据。现场应用表明,在所有的测试参数中,杆柱扭矩和轴向力载荷能够比较准确、清晰地反映高粘度油泵系统常见的工作状况,因此也倍受用户推崇。但是,缺少其他数据的补充,单凭这2个测试参数难以识别举升系统的其他复杂工况和故障。因此如何完善基于扭矩/轴向力测试法的智能综合测试技术是国内近期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高粘度油泵网络远程工况测控技术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lemet技术正在逐渐向油井智能仪器仪表系统设计领域渗透,实现油井智能仪器仪表系统的网络通讯功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远程升级、重置优化和自身维护。
系统编程技术(ISP)是对软件进行修改、组态或重组的一种最新技术,是LATTICE半导体公司首先提出的。在油井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甚至在产品卖给最终用户以后,公司都具有对其器件、电路板或整个电子系统的逻辑和功能随时进行组态或重组能力的最新技术。ISP技术消除了油井仪器仪表在安装与维护上的某些限制和连接弊病,只要通过PC终端,应用嵌人式系统处理器的油井智能仪器仪表可以实现基于Internet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智能控制、上传/下载数据文件和系统维护等功能而无需拆卸硬件。
通过在沥青泵井口及电控箱中安装各类传感器,自动采集井口流量、油(套)管压力、驱动电机电流、电压、功率、转速等数据,经过变频控制柜内置RS485MODBUS协议读取所采集的各项参数,再经过GPRSModem可以将这些数据通过GPRS网络传递给数据管理服务器,通过工况闭值模型的分析,给出该井运行是否正常的诊断,如果发现有异常工况,可以立刻报警,及时采取措施,以利于安全生产。
泊头市泊禹泵业有限公司(原泊升齿轮泵厂)(http://www.8288058.com)以开发,制造各种齿轮泵,油泵为主的公司,主要产品WCB外润滑齿轮泵【详情见http://www.8288058.com/chilunb/chilunb.html】;KCG型高温齿轮油泵【详情见http://www.8288058.com/gwclb/gwclb.html】;ZYB可调压渣油泵【详情见http://www.8288058.com/zyb/zyb.html】;NCB内啮合齿轮泵【详情见http://www.8288058.com/gndzzb/gndzzb.html】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电力,粮油,建材,冶金,国防及科研等行业。